中国的清明节,是每年4月4日到6日之间的节日,清是指春天到来,草木变绿。明,是指春天灿烂的阳光,清明节是人们踏青的好时候,踏是用脚轻轻走上去的动作,踏青是说走上那充满绿色的乡间小路,去看看春天带来的变化,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春游。从2008年开始,中国把清明节定为法定节假日,放假一天。 相传清明是中国春秋战国时,晋文公为纪念介子推而制定的节日。据说晋文公在流亡快饿死的时候,介子推从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块肉,用火烤熟了送给晋文公吃,救了他一命。后来介子推死时,是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死的,于是晋文公就把他安葬在那颗烧焦的柳树下。第二年当晋文公去祭奠他时,走到坟前,发现去年被烧焦的那棵树又复活了,而且长得很好,绿色的枝叶,随风飘动。晋文公看着复活的老柳树,像看见了介子推一样。他庄重地走到树跟前,轻轻折下一段柳枝,编了一个圈儿戴在头上。 纪念完介子推后,晋文公把复活的老柳树叫“清明节柳”,又把这天定为清明节,后来每到清明节,人们就把柳条编成圈儿戴在头上,把柳条枝种在房前屋后,表示怀念离开这个世界的亲人。这个习俗后来得到发展,人们在清明节的时候不但种柳树,而且种其他的树。 人们还在这一天去墓地纪念亲人。 扫墓,踏青,种树——清明节的这三个习俗反映了中国人对人情的重视,对自然的尊重和对未来的积极期盼,这也是清明节得以延续2500年的原因。 本文编者没有设置生字词。 |